胆经

膝阳关穴

膝阳关穴归属足少阳胆经穴,有缓解治疗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等作用;膝阳关穴的位置:正坐屈膝时,在膝盖外侧有一个凹陷点,详见膝阳关的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和功效。

膝阳关的准确位置图片

膝阳关的准确位置图片

图解膝阳关的位置

【膝阳关穴】正坐屈膝时,在膝盖外侧有一个凹陷点,就是膝阳关穴(即:在膝外侧,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时,在膝盖外侧有一个凹陷点,阳陵泉穴上3寸。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坐位。屈膝成90度,可见膝上外侧有一突起之高骨,即股骨外上髁,在该髁上方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即为此穴。
膝阳关穴的准确位置图及快速取穴图解(标准定位方法)
《针灸大成》阳陵泉上三寸,犊鼻外陷中。

《中国针灸学》在阳陵泉上三寸,膝关节外侧,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穴位解剖】在髂胫束后方,股二头肌腱前方;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

膝阳关穴位位置图及针灸穴位图解
膝阳关的位置解剖图(图解)

同身寸法】点击查看》》【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膝阳关穴  Xī yáng guān(GB33),经穴名。属足少阳胆经。出《针灸甲乙经》,原名阳关。《千金要方》名关阳。《针灸大成》名足阳关。近称膝阳关。别名:寒府穴,关阳穴,关陵穴,阳陵穴。

【穴位含义】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

1、“膝阳关穴”。“膝”,指本穴所在为膝部。“阳”,阳气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本穴物质为中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向膝之下部飞落而下,飞落而下的经水飞溅出大量的水湿之气并充盛于穴周内外,致使膝以下胆经各穴生发的阳气上行至此时受到格阻,胆经下部经脉的阳气至此后不得上行,故名。关阳名意与膝阳关同。

膝阳关穴04

2、“寒府穴”。“寒”,寒冷也。“府”,府宅也。寒府名意指胆经营下行经水在此生发出大量冷湿水气。理同膝阳关名解。

3、“关陵穴”。“关”,关卡也。“陵”,土堆也,此指脾土物质。关陵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被关卡于膝关穴节下部。本穴物质为下行的经水及经水散发的大量寒湿水气,而随胆经下部经脉上扬的脾土尘埃至此后则因与此寒湿水气相遇而不能上行,故名“关陵”。

4、“阳陵穴”。“阳”,阳气也。“陵”,陵墓也。阳陵名意指胆经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在此如同进入陵墓被埋藏一般,故名“阳陵穴”。理同寒府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飞落的经水及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走阳陵泉穴。

【功能作用】清热降温。

 

膝阳关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风痹不仁,膝痛不可屈伸。

   缓解治疗膝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脚气;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

【作用功效】利关节、祛风湿、止痛。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膝阳关穴位配伍】膝阳关穴配环跳穴承筋穴治胫痹不仁;膝阳关穴配血海穴膝关穴犊鼻穴丰隆穴曲池穴合谷穴,治膝关节炎。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铜人》针五分,禁灸。

【疗法原则】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补之或水针。

【日常保健】针对症状:膝关节疼痛、发凉、僵硬、屈伸不利等。


1.常常练习下蹲动作,可以减轻关节疼痛症状。

2.按摩犊鼻穴、阳陵泉穴、膝阳关穴、足三里穴,每穴各1~3分钟。

 


【针灸疗法】直刺膝阳关穴0.8-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膝部盒大腿外侧。

【艾灸疗法】艾柱灸或温针灸膝阳关穴3-5壮,艾条灸膝阳关穴10-20分钟。

膝阳关穴的准确位置图

当前文章浏览量: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特效穴

反射区

膀胱经

胃经

胆经

督脉

肾经

三焦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肝经

肺经

心经

心包经

经外穴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